“双轮”驱动 将节能降耗进行到底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也持续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部分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情况,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及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10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结合职责重点,配合有关部门落实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有序用电工作,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强化“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双轮驱动,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升级,有序推进工业领域减量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大力推进工业节能提效,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节能监察是指通过现场监察,对工业企业的用能情况展开调查和询问,并依照结果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或限期整改通知书的过程。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监察重点企业23470家,实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19个高耗能行业节能监察全覆盖。其中,违规企业比重由2016年的10.3%下降至2020年的2.9%,建材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限定值达标率达到96%。“节能监察工作加快了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工业企业节能降耗。2016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15.6%,完成‘十三五’工业节能进度目标。”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9月,工信部就工业节能监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时提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地工业节能监察年度工作计划,根据需要组织开展联合监察、异地监察,对于有效打击地方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联合监察、异地监察,能够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充分发挥节能监察的督促约束作用,强化执法效力,真正让违规用能、拒不整改的企业再无立足之地。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除加强节能监察工作外,工信部还组织第三方机构提供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累计组织400余家机构为全国1.4万家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提出节能改造措施建议2.5万项。专家上门“问诊”、精准“把脉”、找到“病灶”,为企业开出绿色发展“良方”,更好满足工业企业的节能监察需求。
坚持“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双轮驱动,通过工业节能监察持续传递正向压力,倒逼企业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通过工业节能诊断,发挥市场机构作用,有效推进工业节能管理,对促进工业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节能监察与诊断服务是企业降耗增效的两大抓手,缺一不可。”业内专家表示,通过对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品能耗、工序及设备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监督检查,查找其能源管理的薄弱环节,从长远看,有利于帮助企业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耗。
开源节流,必须在能源保供的同时将节能降耗进行到底。近日,国务院常务会已就进一步做好能源供应保障作了部署和安排,相关部门也在通力合作开展相关工作,落实国务院部署。可以相信,随着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和保供稳价措施的落地见效,能源供需偏紧的情况将得到改善,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也会逐步减弱。
中国建材报记者:喻悦
责编:孔文雄 庞越峰
校对:张健
监审:王怡洁
热门排行榜
联系我们
建材报微信公众号 |
建材报小程序 |
电话:010—57811387(办公室) 邮箱:zgjcbzbs@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