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电叠加原材料涨价,路在何方?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成本倒挂引发的思考
“如果这两天订货觉得贵了,不要慌。再观察几天你就会发现,过几天更贵了,不信,您可以问,到处问,问着问着货就没了,因为限产限电,不仅原材料全部涨价了,而且还缺货……”“‘涨价’这个词太俗气了,应该说恭喜您,您选择的东西马上要升值了!没办法,所有的东西都在升值中……这个10月将在阵阵‘涨声’中度过。”进入10月,记者微信朋友圈里这样的段子络绎不绝。涨价,似乎成了这个月的关键词。其实不止10月,今年春节后,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煤炭价格上涨,加之限电及环保限产等多重因素影响,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整体“涨”声一片,企业叫苦不绝。
能源紧张价格上涨
煤炭价格居高不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仅今年8月下旬至10月19日,动力煤期货价格持续暴涨,由不到800元/吨,一路最高升至1982.0元/吨。截至10月19日收盘,报价1835.6元/吨。此外,多地取暖用煤价格大幅上涨,根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取暖用煤价格从之前的800元每吨已经涨到超过2000元。
今年以来,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煤炭价格飞速上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进口煤炭大幅减少,内蒙古煤炭产量减少及夏季用电需求及冬季需煤量高等原因造成。10月19日晚,国家发改委连续发文,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措施。然而,中国能源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晓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期来看,煤炭价格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国内经济恢复态势的延续,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尚未发生逆转的情况下,煤炭价格保持高位会持续一段时间。从煤炭需求角度看,下半年随着水电贡献的减少,火电的出力要求增长,发电企业补库存的需求在增大,煤炭供应局面仍将持续偏紧的态势。因此,煤炭价格稳中有涨是大概率趋势。
天然气价格飞速上涨。当前,全球天然气价格正在上演一轮“史诗级”行情。亚洲市场过去一年暴涨6倍,欧洲市场14个月内涨了10倍(去年年中约6欧元/kW),美国市场也达到10多年来的最高点。我国也不例外,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我国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达到6086.2元/吨,较今年上半年上涨一倍。
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天然气供应缺口也一直在扩大,许多国家的天然气库存“告急”。2020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43%。在今年全球天然气价格攀升期间,我国液化天然气价格也从今年年初的3000元/吨飙升至近期的6000元/吨附近。
限电及电费价格上调。近期,全国多省市相继出台限电政策,包括错峰生产、有序用电和拉闸限电等措施,东北地区的限电举措甚至还涉及公共设施和民用电力范畴。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今年10月15日起实施。部署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工作。除将现行的浮动比例扩大至20%外,还特别提出高耗能企业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前期受能耗双控影响,不少原材料产品价格已连续上涨。此次电价调整政策必然会对市场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倒逼高耗能行业加速转型。
原材料成本急剧攀升。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不断压缩焦炭企业利润,随着山东、江苏等地焦炭企业大幅限产,焦炭供应紧张,焦炭提涨的幅度加大,今年以来截至9月底已累计上涨11轮。焦炭的涨价,导致采用冲天炉工艺的岩棉企业生产成本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PVC、发泡剂、石英砂、白云石、硼砂、酚醛树脂粘结剂、轻质纯碱等原材料相继涨价,导致橡塑板、玻璃棉等绝热保温材料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趋势。
成本倒挂前途迷茫
“今年焦炭比去年同期涨了一倍,再加上经常性限电和环保限产,造成生产线起起停停,耗能增加,现在的情况就是企业无论怎么样抓管理,降内耗,其实能不赔钱就不错了。”河北普莱斯德绝热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张胜明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由于出厂价上涨有限,每吨涨了200元,对于成本增加来讲处于倒挂状态。“今年市场行情不好,去年这个季节正是旺季,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却很淡。东北、西北很多省的企业基本都放假了,一是价格上不去,二是限电,成本都很高,都处于赔钱状态。”
既然上游涨价,下游企业为何不跟着涨价?张胜明告诉记者,关于涨价的问题,本地有的企业看到其他企业发布涨价通告了,自己也跟着上调价格。但是现在市场不好,价格上去了客户就减少了,又被迫降价吸引客户。所以目前处于两难状态。
处于困境的企业不止一家,华能中天节能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润年直言:“环保限产,材料涨价,又限电,马上采暖季限产加上冬奥会的临近,企业现在就是干一天算一天,根本不能考虑利润。”台安益莎玻璃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振英也告诉记者,出厂价上涨销售受到了直接影响,但是又不能不涨,所以目前只能缓慢涨价。“产量降了一半,今年很艰难。”
洛科威(中国)标准与技术专家吕大鹏表示,由于成本上升,加之生产线受到拉闸限电的影响,今年企业销售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调整思路往前走
处在发展瓶颈期的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虽然嘴上都抱怨着日子难过,但抱怨过后,也都在思考如何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张胜明说:“我们在探讨电炉和天然气炉的应用,但在能源政策上还有顾虑。今年本来我们计划上两条电炉,考虑到限电的情况,还有没定夺。天然气炉目前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又受能源因素,所以暂时还没计划上天然气炉。不管如何,还是要调整。”
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张胜明说,目前还没有一种产品的防火等级能取代岩棉,即使创新研发,至少还有5年的发展机会。企业要调整思路,适应市场,对自己产品和生产工艺进行创新,对经营决策和营销模式、服务模式进行创新,走特色之路。
绝热节能工业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着国际环境变化及国内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原材料涨价、限电、环保、降碳,错综复杂的大局势无疑将企业放在了新的起跑线上,适者生存。
作为行业企业,自身要有创新意识,主动提升自我,研发新技术、新工艺,从外墙保温系统上寻求涉及全生命周期的绝热节能材料解决方案,转型升级,唯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行业发展方向来看,绝热节能材料还有很大需求。保温产业链和创新链将深度融合,模式创新不断加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也将持续提升,必将促进绝热材料行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全方位发展。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绝热材料是建筑应用节能和工业设备管道节能的重要保障,这为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中国建材报记者:阴音
责编:张子豫
校对:张健
监审:陶璐璐
热门排行榜
联系我们
建材报微信公众号 |
建材报小程序 |
电话:010—57811387(办公室) 邮箱:zgjcbzbs@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