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坚持市场导向 确保有序退出

2021-11-19 16:43:52

  ■本报评论员  张立君

  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双碳”战略目标,是包括水泥产业等众多建材产业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实现这些重大的战略任务,一定需要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以目标为导向,审视眼前的问题和差距,通过采取方方面面的措施,脚踏实地地不懈努力,才能完成好。

  凡事预则立。如何完成好这个过程去达成目标,需要我们做到科学设置,合理布局,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有序推进。各个地方的减碳降碳涉及产业减排,也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简单地一刀切掉某个产业或者是切掉某个产业的一部分就万事大吉了。水泥产业的降碳减排同样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方面。近日本报集中组织报道、讨论了个别地方采取的简单以生产线规模大小划线去淘汰水泥产能进而实现减碳降碳目的的错误做法,并明确申明了本报立场,反对以规模大小论英雄,反对以规模预设能效高低,主张坚持以标准、规范为标尺,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原则,合理有序地推进低能效水泥产能的淘汰。这些报道和主张是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的通知精神相一致的。

  11月18日本报继续刊登记者采写的相关问题的报道,目的在于让广大读者多了解一些地方的相关情况和地方工作同志的意见、建议。兼听则明,多掌握了解一些不同地方的情况,多听取一些包括地方上规模不大的企业等各个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企业的想法,对于我们科学合理、平稳有序地推进相关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因为一些原因,一些地方政府也难以全面掌握和了解、理解当地相关产业的全面情况,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当地企业和行业的话语权影响力中,处于劣势地位,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声尤其需要关心,这对于我们做到科学决策去推动减碳降碳相关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助于地方经济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责编:张文斋

  校对:张健

  监审:韩凤凤